“客从长安来,驰马邯郸道。”邯郸道历史文化街区纵跨邯郸市人民路与丛台路两大主干道,雄踞全市C位,这里有蔺相如、廉颇“将相和”的回车巷,有“邯郸学步”的学步桥,还有慈禧行宫、邯山书院,是邯郸历史文化传承与展示的重要窗口,更是三千年历史文化的缩影和传承,已成为邯郸市集文化旅游、休闲购物于一体的全新地标,吸引了一大批来自五湖四海的旅客。
文化赋予警务工作底蕴
“各位游客,当前景区已是人山人海、项背相望、摩肩接踵、熙熙攘攘,请大家安步当车、缓慢前行、眼观六路、注意脚下,众目睽睽千万别四脚朝天让大家驻足围观啊!”浩如烟海的成语典故,是邯郸作为成语之都最具特色的精华,邯郸道警执勤民警的“花式成语提醒”让游客们在欢笑声中听从指挥有序游览。“民警的提醒脱口就是成语,比我们经常听的注意安全小心什么的有意思有文化,爱听!”来自河南的张阿姨对着民警连声夸赞。
走进邯郸道警务室中的“将相和”调解室,文化墙的内容就是蔺相如回车巷、将相和、负荆请罪的典故。4月3日,开奶茶店的李小姐跟路面摆摊卖糖的王大爷因为门口占地的事吵了起来,民警把他们带到了调解室,“门口这块是公用的,小李你把你的牌子往里挪半米,老王你把你的小箱子往边挪半米,这样你们谁也不碍谁事,你看你们斜对面就是回车巷,天天受到这段佳话熏陶,你们俩可不能因为一米的地方吵架。”通过邯郸道警务室负责人张和平的劝说,李小姐跟王大爷握手言和。在民警们眼中,“将相和”不仅是历史典故,更是“枫桥经验”最早的体现,民警抓住了得天独厚的文化内涵,运用在了矛盾纠纷化解当中,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不仅解决了矛盾,又将古城邯郸传统的处事智慧让群众深植于心。
智慧赋能指挥精准高效
“邯郸道警务室,情指中心呼叫,现在邯郸道南区入口火锅店门口有多人聚集,疑似发生纠纷,请马上到位核实情况。”五分钟后,邯郸道警务室执勤民辅警抵达现场,迅速调解了一起游客纠纷。邯郸市公安局丛台分局按照“专业+机制+大数据”新型警务运行模式,搭建起“智能预警、先行研判、精准调度”智慧警务平台。遇到相应情况自动预警,打破数据壁垒,实现了数据互通,相关警种部门关注情况进展并同步分析,构建起智能化、扁平化的指挥调度系统,用智慧警务保障了邯郸道的安全稳定。
科技助力科学动态布警
邯郸市公安局丛台分局积极以科技助力邯郸道旅游治理,警务室综合指挥平台接入景区视频监控,实时监测,精准掌握景区人流,打造“全域感知、一图查看、动态用警”护游新模式。“当前南区景区内人数已达到13000余人,入口处人流量较大造成拥堵,请北区警力立即前往南区入口直梯集合。”综合指挥平台大屏显示当前景区人数已达到饱和,平台发出提醒后,警务室值班民警立刻按照处置预案调度最近巡逻警力前往增援。节假日和重大活动期间,无人机开展空中巡逻,发挥高空视野的优势,对人群密集地点进行空中人流监测,及时提醒游客注意不要拥挤,全方位守护游客安全。
立体巡防提升安全保障
警随客走,景中有警。针对邯郸道景区特点,邯郸市公安局丛台分局推动静态瞭望哨与动态巡逻互补,视频巡逻与警力巡逻对接,景区保安与公安民警协同,全方位防控无缝对接。每天根据各景区活动时间,制定勤务安排,实行“警力警务跟着客流走”,科学设置“1、3、5分钟”快反机制,统筹建设快反点12个,并在网红打卡处、人多拥挤区设置固定瞭望哨,同时充分发动景区保安、各类商户、社区群众等群体,广泛参与治安联防。结合重大节假日将机关警力下沉支援,包联定岗,极大提升了景区的见警率、管事率,及时处置各类警情。“我在邯郸道玩的时候突然发现我的小包忘在了刚刚逛的小店,当时人特别多,带着孩子回去找很不方便,正好旁边有瞭望哨,我就把孩子交给在瞭望哨执勤的民警看护,真的让我觉得满满的安全感!”这是春节期间在网上刷屏的一段视频,时时见警灯、处处见警察,让游客们在邯郸道玩的踏实放心。
华灯初上,邯郸道内各项节目纷至沓来,这边一行穿戴甲胄的士兵列队在人群中穿城而过,那边装备整齐的民辅警列队前往执勤点位,刹那间仿佛时间穿越,三千年前士兵守卫赵国邯郸,三千年后公安民警守护邯郸城,“景中有警,自成一景”在此刻具象化,邯郸公安以实际行动做实做强“旅游警务”,全力护航邯郸文旅经济,用平安“警”色助燃人间“烟火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