馆陶公安“小桔灯”照亮公益路
时间:2022-09-05 07:01阅读:49责任编辑:刘子杨

  有这样一个集体,他们不求回报、甘于奉献,年复一年,坚持用无偿献血义举,点亮陌生人的希望之光。

  4年来,这支民间组织的志愿者已经捐献血液160余万毫升,救助患者上千人;其中9名志愿者还成功捐献了造血干细胞。

  这就是馆陶县“小桔灯”无偿献血志愿服务队。今年8月10日,他们被河北省委宣传部等22个部门联合授予“先进志愿服务组织”荣誉称号。

  闻声而动 用鲜血“摆渡”生命

  “你好,请问是馆陶县‘小桔灯’无偿献血志愿服务队吗?目前我市各医院临床用血紧张,需求量大,你们能不能帮帮忙?”6月7日下午,该志愿服务队负责人、馆陶县公安局三级高级警长杲光兴接到市中心血站急需血小板的求助电话。

  从医护人员焦急的语气中,杲光兴感到了事情的紧迫性。“没问题。”他放下电话,立即在“小桔灯无偿献血志愿服务”微信群里发出信息,动员和招募无偿献血的志愿者。信息下发后,群里的广大志愿者纷纷踊跃报名参加此次活动。

  短短几分钟,就有50多名志愿者要求报名。经过健康状况筛选,9名志愿者入选。“时间紧迫,明天早上7时,我们准时在公主湖景区南门集合,一起乘车到市中心血站捐献血小板。”杲光兴强调说。

  分配完任务,9名志愿者闻声而动,纷纷忙碌起来——有的找同事替班,有的把已安排好的事情往后推了一天,有的安排亲朋好友为自己接送孩子……为了能参加本次献血行动,9名志愿者默默地克服着生活和工作中的一切困难。

  8日早上7时,沐浴着晨曦,这些身披红马甲、胸口绣着“小桔灯”的志愿者准时到达指定地点集合,并迅速乘车赶往市中心血站。中午12时许,经过登记、化验、采集等环节,他们成功捐献出3200毫升血液,为需要救助的患者送上生命的“火种”。

  建立组织 告别“单打独斗”

  “过去,馆陶县没有专业的无偿献血志愿服务组织。”杲光兴说,在献血的过程中,他经常向群众介绍无偿献血的好处,但一开始响应者并不多。在多次献血的过程中,杲光兴认识了馆陶县的张守敬、韩培云等志同道合者。他们反复交流后认为,无偿献血事业光靠单打独斗不行,如果组成一个团队,那影响将更大,必能带动更多人参与到无偿献血的公益事业中来。

  2018年,杲光兴、韩培云、张守敬等无偿献血志愿者决定在当地成立无偿献血志愿服务队。组织需要有个响亮的名字,那么队名叫什么好呢?这个问题困扰了他们好久。偶然间,杲光兴读到冰心的《小桔灯》这篇文章。该文有一段话令其印象深刻——“这朦胧的橘红的光,实在照不了多远,但这小姑娘的镇定、勇敢、乐观的精神鼓舞了我,我似乎觉得眼前有无限光明!”

  杲光兴认为,这句话代表了他们坚持无偿献血的初衷——通过做一件件公益小事,为他人带来希望和光明。在他的建议下,这个民间组织就正式定名为馆陶县“小桔灯”无偿献血志愿服务队。

  在组织正式成立后,加入其中的志愿者们就像一个大家庭的成员一样,互相鼓励着,一起参加无偿献血活动。每次献血前,他们为参加无偿献血的志愿者安排专车接送。另外,这支志愿服务队还经常活跃在社区、农村,将献血的知识送到群众的家门口,号召更多人积极献血。

  每年6月14日“世界献血者日”到来之际,志愿服务队会在馆陶县组织开展“最美献血者”评选活动。如今,想加入这支志愿服务队的人越来越多。这支民间组织的规模已经由最初的10余人发展到600多人。

  “我们在志愿服务队里建立了党支部,并把优秀的志愿者推选为入党积极分子。”该队副队长韩培云说,自从志愿服务队里建立了党支部后,志愿者的献血积极性日益高涨。在2022年冬奥会期间,该志愿服务队的111名志愿者被录用为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机采成分血应急保障队队员。其间,他们累计组织26批次应急采集任务,捐献血液96800毫升。

  生命至上 方显志愿本色

  这支志愿服务队的志愿者们都保持着一个习惯,即每天晚上休息之前,他们会关注朋友圈和抖音平台里的各类求助信息。如果发现有群众发布求助血小板的信息,他们会马上联系信息发布者,并立即展开救援行动。

  “生命至上,救人的事一刻也等不得。”杲光兴说,记得有一天,北京一位女士在抖音平台发布为孩子求助血小板的信息。看到消息后,他们决定忙完手头的工作再去北京捐献血小板。当他们准备次日去北京为小女孩捐献血小板时,孩子母亲却发来一条短消息:“好心人,你们不用过来了,孩子已经解脱了!”

  “当时,我们如果放下手头一切工作,马上出发去北京,那孩子的命也许就能保住了……”杲警官声音哽咽地说,这件事深深刺痛了志愿者们的心。事后,他们纷纷表示,在坚持献血这项公益事业上,他们将同时间赛跑,做好群众生命健康的守护者。

  “哪怕求助者远在千里之外,我们也会想办法帮助对方联系当地的无偿献血组织。”杲警官说,如果当地血液供应不上,而且患者病情较重,那么他们会想办法尽快赶过去捐献血小板。

  杲警官记得,去年6月份,他在抖音平台看到四川德阳市的一条求助信息,当地邓某因患急性障碍性贫血而急需输血小板,但德阳市缺少合适血型的血小板。当晚,为挽救这名患者的生命,该志愿服务队的4名志愿者便坐飞机赶到1500多公里外的四川省德阳市捐献血小板。

  杲光兴说,民间组织里的大部分志愿者是“上有老下有小”的人,为了参与无偿献血的公益事业,他们需要克服生活里的各种困难。但大家都有一条坚定的信念,那就是“生命至上,患者的需求就是我们的职责”。

  如今,在“小桔灯”无偿献血志愿服务队党支部的领导下,这些志愿者怀着“生命至上”的信念,与时间赛跑,积极参与无偿献血、造血干细胞捐献等公益活动。其间,他们中涌现出了道德模范李景豹、95后辅警徐振铎、农村妇女李鲜改等一批优秀志愿者。

  2021年1月份,馆陶县人民医院副科长李景豹的造血干细胞与石家庄一名血液病患者初配成功。正当他打算前去捐献造血干细胞时,突闻石家庄疫情暴发。去,危险重重;不去,一条鲜活的生命就会凋零。生命至上,他不顾危险坚持奔赴石家庄,为患者送去生的希望。

  今年3月份,中华骨髓库传来消息,馆陶县公安局95后辅警徐振铎与外地患者的造血干细胞配型成功。这位还未结婚的小伙子马上推掉相对象的机会,于7月1日奔赴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捐献造血干细胞。

  李鲜改是馆陶县王桥乡西芦里村一农妇。丈夫常年在外打工,一家老小全靠她照顾。平时,她忙完地里的活还要到村集体的工厂上班,非常劳累。但是她依然想方设法挤出时间来捐献血小板,并带领村里的留守妇女一起去献血。

  ……

  每一次捋袖,都是勇敢的表现;

  每一滴鲜血,都凝聚着生命至上的信念。

  这些佩戴“小桔灯”的无偿献血志愿者,正是我们这座“热血之城”最耀眼的底色

Coryright 2013-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邯郸市委政法委 版权所有

冀ICP备202003070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