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邯郸经济技术开发区人民检察院收到河北省公益诉讼检察大数据平台推送的线索,发现某企业夜间露天作业未采取环保措施,造成严重噪声和扬尘污染。
经调查,涉事单位为邯郸市某工程有限公司,自2025年1月开始建设厂房,缺乏噪声污染防治设施,且未能提供环评手续。检察技术人员使用手持分贝测试仪器对施工粉碎噪音进行快速检测,发现破碎机、振动筛、装载机等重型机械运行产生的噪音昼间高达93dB(A),夜间为79dB(A),对工人及附近居民的听力健康构成威胁;且该厂粉尘问题严重,能见度低。
4月1日,经开区检察院向相关行政部门发出检察建议,要求暂停施工,督促依法进行环评,并建设噪声污染防治设施。相关行政机关立即到场核实情况,要求该厂暂停施工,对扬尘和噪音情况进行整改。该公司及时进行整改,包括建设全封闭厂棚、对设备进行二次封闭、新增喷淋管道和环保收尘设备等。整改后,相关行政部门确认破碎石料厂房整改完毕。
为监督整改效果,经开区检察院委托第三方公司连续几天对不同点位的废气和噪音进行检测。检测期间,该院技术人员全程参与,包括确定检测点位、架设检测设备、选择检测方式等。
检测结果显示,废气和噪音均符合相关排放标准。公益诉讼检察官依据检测报告和验收报告,认为相关行政部门认真履职,社会公共利益得到有效保护。
邯郸经开区检察院技术人员全程参与检测和验收过程,不仅提高了检察技术能力,更是体现出检察技术支持保障作用。下一步,该院公益诉讼办案团队将与检察技术人员探索办案新模式,强化科技赋能,为公益诉讼案件的高效、高质量办理注入新动能,努力实现检察工作与社会效益双赢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