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有所呼,司法有所应”,为及时有效化解社会矛盾纠纷,提高当事人对裁判结果的认可度,提升服判息诉率,邱县法院不断强化判后答疑工作举措,多维提升判后答疑效果化解纠纷,今年以来,共开展判后答疑239件400余人次,有效促进了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
1、明确释疑重点,促进案件矛盾调解
释疑主要围绕裁判文书,针对焦点问题,融合法理、事理和情理对当事人进行释法答疑,将判决书上认定的事实的依据、判决适用的法律,采用当事人能听懂的方式向他们释明。并认真听取当事人的想法,找到调解的突破口,准确把握时机,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双方矛盾得到缓和,促使调解协议的达成。
2、结合乡规民俗,做好判前说理工作
避免当事人因法律知识的欠缺,造成对专业术语的理解困难,防止因第一印象造成对判决理由的误解,针对当事人现场提出的问题,逐一进行回答。将判决书表述的法律语言予以口头化解释,结合乡规民俗,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当事人充分阐释证据确认、逻辑推理、自由裁量等方面的具体理由,引导当事人有效行使权利,使当事人真正了解诉讼程序并积极参与到诉讼过程中来。
3、利用社会力量,完成判后答疑环节
积极吸纳律师、人民陪审员、人民调解员参与到判后答疑工作中,发挥他们既熟悉法院工作又容易和当事人接触的优势,构建法院工作和群众之间的“连心桥”,以社会人士对法院判决文书的理解,向当事人传输依照法律规则办事的理念,营造公正司法的舆论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