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分尤重止争,家事纠纷的化解,不仅要解开法结,更要化解心结。”在永年区人民法院大北汪人民法庭,“慧心”家事审判团队这支由员额法官、法官助理、书记员和法警组成的队伍,用司法温情书写着新时代“家和万事兴”的法治故事。自2024年10月15日组建以来,现已成功审结家事案件102件,其中76件实现调解结案,让百余个濒临破碎的家庭重获温暖。
柔性司法解心结
“谢谢法官,我们回家好好过日子!”今年初春,一对年轻夫妻在法庭前院执手言和的场景令人动容。这对共同生活近两年的小夫妻因生活琐事争执,女方负气回娘家长达半年。面对男方要求退还彩礼的诉讼请求,在初步沟通后,主审法官连东升敏锐发现:“他们之间并无原则性矛盾问题,缺的是有效沟通和换位思考。”
审判团队创新采用“圆桌调解+情感疏导”模式,邀请双方父母、亲友共同参与,通过“背对背”倾听、“面对面”劝解,引导双方重新认识婚姻的责任与包容。调解过程中,法官助理李亮化身“情感分析师”,帮助女方化解对婚后角色的焦虑;法警李东晓则与男方推心置腹的交流彼此的想法,解开其“面子心结”。最终,这对夫妻在调解室冰释前嫌,男方主动撤诉,女方回归家庭。
多元共治筑防线
“慧心”团队的成功实践,源于对家事审判规律的深刻把握。团队构建起“1+N“联动调解网络,以员额法官为核心,整合4个乡镇38名特邀调解员,82个村449名网格员力量。通过“法官包镇、助理包村、网格员包片”三包机制,将调解阵地从法庭延伸到田间地头,仅2025年春节前后就开展调解26次。
在审理一起赡养纠纷时,团队联合镇政府、村委会,在当事人家中开设“巡回法庭”。法官连东升与书记员陈恒越带领网格员走访邻居收集证言,乡贤耆老为子女和老人进行心理疏导,最终促成子女签订赡养协议。这种“上门解纷”模式,让司法服务更有温度,也更有成效。
机制创新显成效
团队创新推出“递进式调解法”:诉前“心理疏导+法律释明”、诉中“情感修复+矛盾化解”、诉后“跟踪回访+帮扶指导”。针对赡养纠纷案件创设“时光回顾追溯”,要求当事人全面回顾个人成长历程;对抚养权纠纷实行“子女意愿听证”,充分保障未成年人权益。
团队成立四个月来,案件平均审理周期缩短了10天,156起案件自动履行。“我们不只是裁判者,更要做家庭关系的弥合者,社会矛盾的修复师。”法庭庭长李子平表示,大北汪法庭将继续深化家事审判改革,将法治宣传与家风建设相结合,用司法温度守护万家灯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