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河北省委政法委立足涉行业领域矛盾风险易发多发态势,把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专家库”和“第三方机构”切实融入各行业各领域,有效提升了“行业枫桥”防范化解能力。各地各部门加强风险评估、规范执法司法、注重预警防范、发挥行业协会作用,推动组建“行业枫桥”工作队,进一步压实行业责任,发挥行业优势,全面提升矛盾风险预防化解质效,实现“行业问题行业解决”,有效夯实了基层社会治理基础。
科学制定政策,注重风险评估
“行业枫桥”就是把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科学内涵和实践要求运用到行业管理、行业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的全过程,发挥好行业主管部门和行业协会“懂行规、知行情、说行话、了行事”的优势,努力实现行业问题行业解决。
河北省委金融办针对非法集资问题,强化源头治理、教育疏导和融资服务。立足隐患预防,通过“河北金融云”监管平台,定期对涉金融风险综合研判、及时预警、快速处置。在各地设立非法金融活动投诉热线,配套建立举报奖励制度。接线员当好“解忧人”,把解决问题和安抚情绪同步推进。围绕企业融资难共性问题,在全省设立38家首贷续贷服务中心试点,让企业像逛超市一样可以货比三家,提升金融服务质效。
坚持依法治理,严格规范执法
在实际工作中,一些矛盾纠纷是由不依法办事造成的,坚持依法办事、公正文明执法,可以有效预防和减少矛盾纠纷的发生。
为切实增强权力运行的规范性,省委政法委全面推进有关行业主管部门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加强一线执法人员法治素养和群众工作能力,严格落实责任追究机制,完善执法程序,健全裁量基准。扎实推进大数据办案平台建设,实现案件可监督、可预警、可追溯,发挥案件评查“监督的再监督”作用,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坚持惩处与教育有机结合、执法目的与形式有机统一,注重采用释法明理、劝导说服、警示告诫等非强制手段,让执法既有力度又有温度。全面加强普法宣传教育,推动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常态化、规范化、制度化,提高人民群众法治意识和法律素养,在全社会推动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环境。
省依法治省办建立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度体系,为行政执法统一“度量衡”,最大限度避免“同案不同罚”“同事不同办”,从源头上消除因执法尺度不一产生的矛盾积累。衡水市冀州区法院建立判后答疑工作机制,对当事人讲清楚判决依据和法律政策,有效提升了一审服判率,减少了矛盾纠纷。
立足预防在前,强化预警防范
河北在推行“行业枫桥”工作实践中,充分结合实际,以经济金融、欠资欠薪、征地拆迁、医疗卫生、交通运输、房地产等领域为重点,常态化开展矛盾风险排查预警工作。通过构建情报预警平台,全面收集各类风险隐患信息,建立党委政法委与行业部门联动机制、重大矛盾风险会商研判机制,及时推送风险隐患,实现快速预警、及时处置。
省委政法委与建设银行河北分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省建行裕农通终端增设“群众说事”模块,群众有诉求不出村就能及时反映,做到各类矛盾风险及时预警发现。
发挥行业协会作用,推动矛盾纠纷实质性解决
实质性解决问题是化解矛盾风险的根本举措。河北各地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专业调解组织作用,不断建强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注重吸纳专业技术人才、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加入,推动专业性的问题通过专业组织妥善化解。不断优化调解员队伍,组建专业领域专家队伍,促进行业性专业性调解工作高质量发展。发挥行业协会源自企业、服务企业的优势,建立行业协会涉企矛盾现场协调解决、提交上级调查处理、法律会诊联动解决等多途径解纷方式,及时发现和处置涉企矛盾纠纷。
邯郸市永年区针对因标准件行业商事合同、物流配送引发矛盾纠纷较多的实际,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特别是会长威信高、联系广泛、熟悉行业优势,推动行业矛盾依托行业协会案结事了。邢台市信都区探索推行“一一五十”矛盾纠纷多元调解模式,坚持党政统揽、部门协同、专业引领、社会参与,通过矛盾纠纷调解联席会议统筹、调解委员会负责、“专职、兼职、行业、特色、企业”5支调解队伍联动、“十个行业性专业性调解中心”共治,建立矛盾纠纷多元调解机制,实现行业调解全覆盖。河北省道路运输协会主动对接企业,了解存在的困难和实际需求,推动在涿州市建立驾培行业协会、校车专业委员会,组织校车驾驶员、照管员安全培训,有效解决了校车管理不规范、停车困难、抢占生源等问题,提升了校车安全管理水平。
“行业枫桥”进一步增强了行业部门和行业协会主动服务、主动化解、联动协作的积极性,有效推动了矛盾纠纷在第一时间、第一地点、第一环节化解,行业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共同参与的社会治理新格局初步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