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推送”发力 “双考核”加压 着力打造新时代“枫桥经验”本土样板———《河北审判》刊载曲周法院做法
时间:2023-10-17 04:44阅读:135责任编辑:刘子杨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在社会基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完善正确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机制。近年来,曲周县人民法院积极推动构建以县委政法委为主导,诉源治理为抓手,辐射乡村两级,联通诉讼、信访和综治网格管理等矛盾纠纷处理方式的"三调对接"多元解纷新格局,促使矛盾纠纷解决在诉前、化解在萌芽,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镇),矛盾不上交",有力助推基层治理体系和平安法治乡村建设,推动党的二十大有关部署在曲周落地落实。新华社、中央电视台分别采访报道了该院的经验做法和典型案例。

一、加强"双保障",夯实诉源治理基础

加强诉源治理工作的外部保障。坚持将一站式多元纠纷解决和诉讼服务体系建设作为落实诉源治理、服务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积极争取县委、政府及社会各界的支持,为诉源治理工作提供有力外部支撑保障。与县委政法委、县司法局联合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诉源治理机制的实施办法》,加大诉源治理和矛盾纠纷联动化解力度,凝聚基层综治合力,着力降低全县万人成讼率。主动向县委、政府汇报县法院诉讼服务中心、基层人民法庭和"道交合议庭"建设情况,诉讼服务中心、河南瞳人民法庭、侯村人民法庭升级改造工作顺利完成;深化"道交合议庭"改革取得新成效,受到县委主要领导批示肯定。

加强诉源治理工作的内部保障。成立诉源治理工作领导小组,不断健全"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其他领导配合抓的工作机制,凝聚全院合力,推进诉源治理工作顺利开展。在诉讼服务中心设立速裁审判团队,择优遴选政治素质高、司法能力强、工作经验丰富的青年法官,选配有能力、有干劲的司法辅助人员,配齐配强速裁团队审判力量。在人民法庭实行1+6>7的人员配备模式,即"一名员额法官配备一名法官助理、一名书记员、两名特邀调解员、两名法警",法庭工作人员分工明确,各司其职,高效运行。

二、创新"三过滤",健全繁简分流机制

推进诉源治理,案件甄别是前提。为了精准识别案件繁简类别,并做好不同类型案件的流转衔接,该院诉讼服务中心在工作实践中探索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商事案件"三色"分流机制,根据当事人调解意愿、案件标的额大小、案件事实及法律关系清晰程度等因素,将来诉矛盾纠纷区分为适宜诉前调解的"绿色案件",适宜"速裁快审"的"黄色案件"和适宜"繁案精审"的红色案件,制定不同的调处方案。"三色"分流为矛盾纠纷的分层过滤与梯次化解搭建起了制度框架,提供了机制保障为了进一步提升一站式解纷能力,该院还在诉讼服务中心设立诉前调解室,邀请原全国人大代表张青彬以及其他热心调解工作的社会人士入驻,开展诉前调解工作。建成多功能调解室,提供"冀时调"、人民法院在线服务、河北电子法院等多渠道线上解纷服务,实现矛盾纠纷化解的集约化、多元化、智慧化、精细化。

去年12月份,诉讼服务中心通过"诉前调解+速裁"办案模式成功调处一起离婚纠纷案件。原、被告于1989年按照农村习俗举办结婚典礼仪式,开始共同生活。由于脾气性格不合,双方常发生争吵,逐渐发展到难以调和的地步。因属于事实婚姻,且未能达成离婚协议,当事人无法通过民政部门办理离婚手续,原告一纸诉状递至法院,要求与被告离婚。诉讼服务中心初步了解双方争议焦点后,引导当事人选择诉前调解方式解决彼此之间的纠纷。为了尽快化解矛盾,特邀调解员张青彬同志深入到当事人家中调查了解情况,开展调解工作,最终促使双方达成了一致意见。调解成功后,诉前调解团队与速裁团队紧密衔接,及时高效地为当事人出具了调解书,为此起纠纷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近一年来,该院通过线上、线下方式诉前分流案件1856件,占全部来诉民事纠纷的85.32%。

三、实行"两推送",突显多元化解成效

推进诉源治理,纠纷推送是基础。该院紧密结合全县综治网格,以诉讼服务中心为枢纽,带头打破各综治部门封闭运作、各自为战的调解壁垒,实行来诉纠纷"两推送":一是诉讼服务中心将当事人同意调解,但存在涉众、涉敏等因素的重大矛盾纠纷,推送至县综治中心。由其协调相关单位、部门合力化解;二是诉讼服务中心将当事人同意调解,且适宜属地化解或行业调解的一般矛盾纠纷,推送基层人民法庭或妇联、交警队等其他调解组织进行调解。对于基层人民法庭承办或直接受理的诉前案件,由法庭根据具体案情选择自行调解或进行"两推送":一是将在乡镇辖区有较大影响的矛盾纠纷,推送至乡镇综治中心,由其协调相关单位、部门合力化解;二是将适宜村级综治网格的矛盾纠纷,推送至当事人所在综治网格进行诉前调解。受推送部门在规定时限内调解成功的,当事人可直接撤回起诉材料或申请人民法院对调解协议进行司法确认;调解不成的,及时退回法院登记立案,依法导入诉讼程序。

曲周县下辖10个乡镇、342个行政村,素有"三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之说,基层治理面临的情况千差万别。为深入推进"两推送"机制落实落细,该院探索建立了"4+6+N"基层司法服务网,即建强4个中心法庭与6个法官服务站,实现10个乡镇全覆盖,并在全县342个行政村中选取N个行政村挂牌"法官联络点",形成"庭、站、点"层级分明、有效延伸的司法服务网络。今年年初,河南瞳镇发生一起提供劳务者受害责任纠纷,因提供劳务者死亡且多方推卸责任未能得到赔偿,原告家属情绪激动,多次上访。河南瞳法庭获悉后,第一时间会同镇政府、派出所、司法所开展联合调解,最终成功化解了这起极有可能"民转刑"的矛盾纠纷,受到镇党委政府和辖区群众的一致好评。

近一年来,该院共向县综治中心推送重大、疑难矛盾纠纷11件,均成功化解;4个基层人民法庭、6个法官工作站与全县342个行政村、2888个综治网格建立常态化沟通对接机制,诉前化解各类矛盾纠纷1218件,民商事案件同比下降10.36%。

四、落实"双考核",压实基层治理责任

推进诉源治理,压实责任是关键。该院积极争取县委、县政府对法院诉源治理工作的支持,将诉源治理相关内容纳入《曲周县平安建设专项考核办法(试行)》,压实各综治单位的目标责任。一是由县委政法委牵头,县平安办坚持实施月考核评估通报制度,根据县法院诉讼服务中心每月上报的各乡镇、村的成讼案件数量,对各乡镇、村平安建设进行考核评估,坚持实行指标预警提示通报机制,对被减分的乡镇、村进行调度约谈;二是县委、县政府将"人民满意度"作为全县工作风向标、晴雨表,委托第三方调查机构在全县范围内以随机邀请社会群众参与的方式,开展群众安全感满意度问卷调查,并将调查结果运用于管理考核。通过"双考核"机制的有效运用,倒逼各乡镇、村及其他综治单位主动投身社会矛盾的源头化解。

今年2月份,侯村镇某村支部书记主动找到该镇法庭,邀请法官指导该村综治网格员调解一起邻里纠纷。原来,今年一季度,该村因涉诉纠纷较多,先后两次被镇党委通报。这使村支部书记感到"压力山大",主动加大了矛盾隐患排查化解力度,一旦发现隐患苗头第一时间介入调解,遇到疑难复杂案件还会邀请法庭法官进行业务指导。近一年来,全县已创建形成无讼村56个,齐抓共管、多元共治的基层治理大格局基本形成。

Coryright 2013-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邯郸市委政法委 版权所有

冀ICP备202003070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