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0日-14日,广平县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代路在2月份走访调研之后,再次全部走访全县七个镇,督导“三全三畅通”诉源治理工作,推进矛盾纠纷在镇村前端化解。各镇书记、镇长、副书记、司法所长、诉源治理办公室工作人员等参与督导调研。
每到一镇,代院长主持召开诉源治理工作推进会,与镇干部开展座谈,详细了解工作开展情况,现场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推进“三全三畅通”诉源治理工作机制落实。对现有正在诉前化解案件、信访案件进行调度,并现场查看诉源治理阵地建设情况。
受县委政法委委托,代院长代表县诉源治理工作领导小组提出要求:一是认识上再提高。广平县委、政法委高度重视诉源治理工作,探索开展了“三全三畅通”诉源治理工作机制,这是加强全县平安建设的重要工作,以诉源治理工作为抓手,切实诉前化解矛盾纠纷,减少形成诉讼的案件,减少信访,意义重大。二是措施上再落实。日常工作中一定落实好全域全面全程治理的要求,落实好双向互动诉前联调机制、过程留痕结果反馈机制、调度通报考核评比机制。三是效果上再突出。紧紧围绕诉前实质化解的目标,对纠纷早发现、早上手、早化解,法院与镇村互通信息,形成合力,联合化解、实质化解。
各镇书记纷纷表示,诉源治理是抓早抓小化解矛盾的重要工作,一定落实好“三全三畅通诉源治理机制”,共同做实诉源治理,切实减少形成诉讼的案件。
各镇书记纷纷表示,诉源治理是抓早抓小化解矛盾的重要工作,一定落实好“三全三畅通诉源治理机制”,共同做实诉源治理,切实减少形成诉讼的案件。
2024年以来,在广平县委、政法委的统一领导下,探索开展“三全三畅通”诉源治理工作机制。“三全”指全域全程全面开展治理。发挥县域优势,在做好“全域”文章上下功夫。全县七镇和169个村、职能部门均设立诉源治理机构,切实发挥好作用,和法院共同把纠纷化解于诉前。把握时间节点,在做好“全程”文章上下功夫。从镇村发现纠纷苗头或法院预立案开始,联调机制贯穿全程,贯穿始终,实现能调尽调,最大限度地实现调解化解。在覆盖治理内容,做好“全面”文章上下功夫。法院设立民事案件诉源治理中心、刑事附带民事部分调解中心、行政争议化解中心、执源治理中心,实现所有案件全部纳入诉(执)源治理,全力进行化解。
“三畅通”指畅通双向互动诉前联调机制、畅通过程留痕结果反馈机制、畅通调度通报考核评比机制。具体是:一是畅通双向互动诉前联调机制指法院和镇村职能部门对各自受理或发现的纠纷互通信息开展诉前联调。法院在受理案件后先将案件移交基层组织或职能部门进行20天调解,调解不成再由主办法官进行10天调解。镇村和职能部门也主动将难以处理或有激化可能的矛盾信息通知法院指导调解,诉前共同化解。二是畅通过程留痕结果反馈机制。移交案件要有记录和签字。调解过程要有笔录,既使调解不成也将调解中了解到的双方争议焦点、意见情绪、处理难点、送达地址、信访倾向等内容由调解人签字后报法院。三是畅通调度通报考核评比机制期。定期以政法委名义调度通报各镇和职能部门化解情况。将诉源治理成效纳入对镇整体工作评价内容。
按照县实施意见要求,县法院和七镇、职能部门均成立诉源治理机构。县法院诉源治理中心建设了多元解纷室、民事案件诉源治理室、执源治理室、行政争议化解中心、司法释明中心、青少年普法教育基地等功能。多元解纷主要是坚持“行业纠纷行业解”的思路,遇有交通事故、劳动争议等涉及相关职能部门的案件与部门一起联调化解。民事案件诉源治理主要是民事案件在立案前先移交相关镇村调解机构进行调解,最大限度争取调解结案。执源治理、行政争议化解也是争取以最大限度达成和解为目标,开展治理。司法释明中心主要是开展全过程司法释明,让当事人理解法律,理解为什么这样判决,达到服判息诉的目的。青少年普法教育基地主要是对青少年常见犯罪进行预防宣传,对全县中小学生开放,供参观学习,加强教育。
广平诉源治理工作开展以来,政法委和法院联合行文,召开全县三级干部会议进行部署,县财政拿出专门经费用以支持诉源治理工作。县法院诉源治理中心揭牌并实质运行。今年前四个月受理案件同比下降11.53 %。邯郸中院在《经验交流》栏目介绍了广平县诉源治理工作的做法,《改革网》《河北新闻网》《共产党员》《河北法制报》等国家、省级媒体给予专题报道。